石拱圈迴廊(亭仔腳)約建於西元1910-1915年間,為全台獨一無二的古蹟。
建築原理:
利用重量堆積的原理,由31塊各式砂岩堆砌而成,拱形部分由15塊馬蹄形石架構,層層相疊,最後再利用中央的拱心石, 將整個拱圈串接起來,拱心石尤其特別大,為西洋文藝復興時代建築特有作法。兩邊柱墩則另由長短矩形岩石所堆砌。它的表面沒有舖上任何水泥或其他裝飾,完全保持石頭的原色一土黃色,為就近採掘自附近山上的砂岩石。其處理方式是將接觸面與底部打平,其他外顯部分則打鑿成粗糙面,最後再利用水泥灰漿接合。街道轉角處的做法非常特殊,它是藉由亭仔腳內部牆墩分出王道圓拱,呈輻射狀散開,支撐著竹桁條及臺灣瓦片,為一硬山櫚檁的結構形式,非常優美。更與臺灣式建築完美的搭配,且規模巨大。
(文字引用自此處)
No Comments